许峦林:电视问政不只是秀场

2012年12月19日08:19  法制日报 微博

  年初承诺,年底“验收”。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2月17日晚正式开场,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。当晚的首场考试,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“哭着”走了出来(12月18日人民网)。

  近期,互动性政治参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,网络议政、网络反腐火了的同时,电视媒体也不甘寂寞,积极参与到了问责体系当中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,让人民监督权力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应该说,现行的监督体系还无法充分实现权力的阳光运行,公众更加相信互动性更强的网络媒体表达民意、参政议政。

  武汉开展电视问政同年终报告会比起来,让群众和官员在电视节目的载体下面对面地交流,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形式主义、假大空的汇报模式,通过“百姓参与、百姓评说、百姓监督”的方式,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、落实服务承诺,从而进一步优化社会发展的管理环境。将总在新闻中出现的官员们拉到问政的电视节目中来,让官员主动放下身段、放下架子,接受质询、直面问题,这的确对拓宽民意渠道,重新搭建起官民沟通的桥梁,重拾政府公信力有着不小的意义。

 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,电视问政的栏目形式尚不成熟,有人也在质疑这种节目的作秀成分,这就表明了电视问政以及政府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。比如,这次问政的评委只有50人,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监督的需求;评委中还有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这样在群众眼中政府的“娘家人”,无法提出尖锐的问题;表达满意的多,提出问题的少等等。另外,面对暗访结果如坐针毡也说明了某些官员对基层的不了解,没有真正了解民众的苦楚。电视问政毕竟只是一种问责形式,公众需要的不只是各位官员在电视机镜头前的道歉与自责,更需要各位官员在台下多接地气、做好工作。

 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监督模式已经在多个省市开展,但希望这样的机制不仅仅只是个秀场,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走过场的问政终究会被老百姓赶下台。节目制作者和评委们只有拿出真正犀利的问题,官员也只有真正拿出接受拷问、解决问题的态度,电视问政才会真正起到拓宽民意表达渠道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作用。

  北京 许峦林 媒体人

(原标题:电视问政不只是秀场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李小鹏任山西省代省长
  • 体育阿里纳斯复出上海负 麦蒂35分青岛十连败
  • 娱乐小龙女李若彤性感低胸装纯美依旧(图)
  • 财经肯德基承认速成鸡供应商把关缺失
  • 科技三星今年将超诺基亚成全球最大手机商
  • 博客韩寒:去泰国没丢脸 赵父:高圆圆懂事
  • 读书平型关大捷红军为何抓不到一个日军俘虏
  • 教育教师让50名学生轮流掌掴没写作业男孩
  • 育儿专家称牛初乳致性早熟没科学依据